專題 - 香港政治
2019年12月22日
第33卷 50期
12月5日
‧示威者號召晚上在九龍灣淘大商場進行「東九龍和你唱」行動,商戶和商場顧客未有受到影響,有零星店舖提早關門。直至7時40分,約百多人分別站在2樓及3樓圍欄邊大喊口號和唱歌。
12月6日
...
香港區議會選舉讓反政府的民意獲得伸張,但不能喪失民智,無保留地支持泛民反對派包庇暴力與謊言。
陳莊勤,香港民主黨原創黨成員、執業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後於香港大學獲中國商業法碩士。
剛過去...
2019年12月15日
第33卷 49期
11月28日
‧示威者在中環愛丁堡廣場發起集會,感謝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主辦方宣布近10萬人出席,警方稱有9600人。
‧示威者在馬鞍山舉行「和你唱」示威活動,之後有8名少年男女被捕,...
國藝控股主席、武術教練冼國林拍視頻評述香港暴亂和政治怪現象成為輿論熱點,僅僅月餘,在多個網點粉絲近六十萬。他在視頻提出的政見建議,一針見血,後來不少都被當局採納。
國藝控股主席冼國林評述香港暴亂的視頻...
2019年12月8日
第33卷 48期
11月21日
‧逾百名示威者在中午於中環IFC舉行「和你LUNCH」示威,高叫口號。
‧近五百名示威者在元朗的商場靜坐,抗議「721元朗襲擊事件」。
11月22日
‧香港著名填詞人林夕近三千首作品...
區議會選舉變天,背後不僅是制度設計問題,也是建制派緩慢衰落的問題,無法提供新一代愛國的論述。要解決香港的問題,讓香港一些年輕人不再盲目仇中,就必需要正視港人原來繼承了殖民管治的制度缺憾,做好「去殖民化...
2019年12月8日
第33卷 48期
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大勝,期盼可將街頭的過度動員引進議事殿堂,化解政治暴力,尋回和平理性空間。民主進程必須與法治結合,防止違法脫軌事件大爆發,避免以民主之名掩飾暴力路線。
香港民主進入了弔詭時期。十一月...
泛暴派企圖癱瘓香港,看似街頭戰術成功,但其實戰略慘敗。他們丟汽油彈越多,阻攔巴士與地鐵越久,民怨就越沸騰,他們就越來越失去民心。
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這是鄧小平三十多年前推出「一國兩制」的重點,也是...
深圳大學教授鄒平學認為香港要重建法治,恢復秩序,就要回歸理性、回歸常識,要回歸到法律的軌道,港人越珍惜一國兩制,對國家的作用發揮越好。
香港反修例風暴持續五個月以來,都未有平息跡象,反而在近日帶來更大...
面對經濟增速放緩,中國提出拼經濟的新法寶,包括「雙十一」購物節深入三線以下城市及農村地區等「下沉市場」、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吸引一百五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近三千九百家企業參展、第五代移動通...
理性沉默熱愛香港的大多數香港市民,正在黑暗長夜中等待理性戰勝瘋狂的晨曦。
陳莊勤,香港民主黨原創黨成員、執業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後於香港大學獲中國商業法碩士。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
香港政治暴力上升,立法會議員何君堯遇刺,內出血送院;區議員趙家賢被咬掉耳朵。數日示威多人嚴重受傷,科大學生周梓樂墮樓,頭部重創昏迷。
香港政治風暴越來越陷入政治暴力的怪圈。十一月六日早上,立法會議員何...
2019年11月10日
第33卷 44期
香港街頭失控的暴力與打砸商店,使國際輿論開始轉向,前港督衛奕信指出不應容忍暴力,並公開撐警。的士司機收入驟降,破產案例上升。內外合一,就可以看到政治黑夜盡頭的希望曙光。
香港這四個月來的政治風暴,乍看...
香港與台灣是愛恨交織的情人,互動密切,但又常常誤解、猜忌,不斷吵吵鬧鬧;在彼此的鏡子中,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自己,也看到今日與未來的禍福。
香港與台灣永遠是愛恨交織的情人。因為它們是互動異常密切,但又彼...
正在加載更多...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台灣總統大選 國軍馬屁風軋傷戰力
- 香港反修例風暴 誰來保護香港的星巴克們
- 中國改革 中共四中全會宣講團成員耀眼
- 中國商機 專訪: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科宏
- 一帶一路 東盟連結中國突破 中馬兩國雙園陸海新通道
- 新科技 印尼倡AI取代高官
- 中美關係 中美脫鈎與角色互換的變局
- 兩岸關係 共諜鬼影幢幢 綠營政治辦案
- 南海風雲 中越戰爭40年祭 改寫東南亞權力格局
- 國際制高點 登上CNN的「神劇」 《粵劇特朗普》的國際觀
- 薄評厚論 民主是一種意識形態
- 東南亞 紀念和平協議 馬泰反應迥異
- 中日關係 中曾根胡耀邦良緣 回眸中日蜜月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再發射超大型火箭砲 局勢陡然升溫撲朔迷離
- 城市美學 沙梨頭圖書館 騎樓建築新生命
- 香港政治 香港區選的民意與民智
- 書介 歷史學家李伯重新著 火槍與帳簿改變世界
- 影評 大衛擊倒歌利亞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茂名反火葬場抗議 和平落幕或不追究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