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維及其他專欄
美國低估中國核武實力,可能造成嚴重戰略誤判,貿然想用戰爭手段阻斷中國的「和平崛起」。
蔡翼,台灣國際關係學者,東亞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
二零一九年是中美建交四十週年,在過去四十年中,中美兩國的關係...
台灣選舉是名利雙收的事業,因此選戰中各方不擇手段,很多政客其實就是每天如浮士德般與魔鬼交易。
楊艾俐,資深媒體人,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傳播碩士,曾任《天下雜誌》總主筆、廣東汕頭大...
香港從來是英美等在亞洲的橋頭堡,必然受近年中美之爭波及;美在港發動顏色革命的目標是中國大陸。
陳文鴻,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香港的問題從來不局限於香港。
香港開埠是由於中英的鴉片戰爭...
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許通美在其新書講述了締造海洋新秩序的歷史,認為不應破壞海洋公約。自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海洋的紛爭就沒有停止,如今各國仍然為海洋權而明爭暗鬥。
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許通美在其...
香港區議會選舉讓反政府的民意獲得伸張,但不能喪失民智,無保留地支持泛民反對派包庇暴力與謊言。
陳莊勤,香港民主黨原創黨成員、執業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後於香港大學獲中國商業法碩士。
剛過去...
中國核潛艇可利用巨浪三導彈遊刃有餘的打擊半徑,在赤道附近南太平洋進行二次戰略核反擊的戰備巡航。
蔡翼,台灣國際關係學者,東亞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
中國海基核打擊力量是中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的一支,...
美國新聞媒體報道香港,常常提到香港人擔心自己的城市淪為「just another Chinese city」(只是眾多中國城市的其中一個),潛台詞是香港的「獨特性」有被大陸吞噬之虞。
這與泛民主派...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威脅到京港那些在美國有財產的人,但香港的自由港地位美國是無法改變的。
劉瀾昌,香港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和博士。曾任職香港《開放雜誌》、《經濟日報》...
北京近年推出多項惠台措施,但應督促負責執行的地方政府程序透明,強化時效,避免官僚拖延作風。
楊艾俐,資深媒體人,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傳播碩士,曾任《天下雜誌》總主筆、廣東汕頭大學...
正在加載更多...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台灣總統大選 國軍馬屁風軋傷戰力
- 香港反修例風暴 誰來保護香港的星巴克們
- 中國改革 中共四中全會宣講團成員耀眼
- 中國商機 專訪: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科宏
- 一帶一路 東盟連結中國突破 中馬兩國雙園陸海新通道
- 新科技 印尼倡AI取代高官
- 中美關係 中美脫鈎與角色互換的變局
- 兩岸關係 共諜鬼影幢幢 綠營政治辦案
- 南海風雲 中越戰爭40年祭 改寫東南亞權力格局
- 國際制高點 登上CNN的「神劇」 《粵劇特朗普》的國際觀
- 薄評厚論 民主是一種意識形態
- 東南亞 紀念和平協議 馬泰反應迥異
- 中日關係 中曾根胡耀邦良緣 回眸中日蜜月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再發射超大型火箭砲 局勢陡然升溫撲朔迷離
- 城市美學 沙梨頭圖書館 騎樓建築新生命
- 香港政治 香港區選的民意與民智
- 書介 歷史學家李伯重新著 火槍與帳簿改變世界
- 影評 大衛擊倒歌利亞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茂名反火葬場抗議 和平落幕或不追究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